当代教育论坛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国际刊号:1671-8305
国内刊号:43-1391/G4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49795 人次
 
    本刊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上,不要把所有的过程和答案都表现出来,要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想象、交流的空间,给学生留有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留给孩子足够思考、质疑的空间,同时鼓励小学生敢于提出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敢问、会问、愿问、爱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提问;问题意识;培养
  一、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学生提问,教师可以知道他们正在想什么,思维提升的程度以及存在的疑惑或困惑,可以从中为他们解惑,引导他们掌握知识的准确性。所以,课堂教学学生提问比教师提问更重要。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平等的形象。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我就先给予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鼓励他勇于站起来就是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了,然后再进行指导和启发。也可根据课堂实际,让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找同学作答,让学生觉得自己也是小老师了。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语无伦次的学生,鼓励他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公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个别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兴趣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二、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
  预习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疑惑及时在书上的相关内容处进行标注,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初步理解程度并可以为教学提供学情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能不断提高。
  如,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今天想和同学们来一场比赛。学生马上兴趣高涨,什么比赛?我说出几个多位数让学生猜猜是否能被3整除,学生面面相觑;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然后我很快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当学生共同验证我的判断无误后,学生就向我提出问题:老师,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的?可见,学生能提出这个问题来,就缘于我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问题情境。
  三、让学生因趣而问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把枯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有实用性、愉悦性的具体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新奇、兴趣和疑问,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教“周长与面积的关系”时,我这样创设情境:一天,喜洋洋与懒洋洋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不小心,喜洋洋躲到灰太狼的家里来了,灰太狼正饿着呢,看到喜洋洋真是太高兴了,心想这回可以饱餐一顿了。但是灰太狼为了表示它的仁慈,就给喜洋洋一个机会,要和喜洋洋赌一把,喜洋洋输了就要被吃掉,赢了就可以放她走。它们赌的是一道数学题:用篱笆(规定篱笆长度,即周长一定)围一块长方形的花圃,谁围的花圃面积最大谁就是胜方。同学们,你能帮助喜洋洋逃离险地吗?孩子们被深深吸引,好胜心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
  四、创设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生疑而问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以旧引新,抓住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以学生以往的认知平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生疑的求知状态中,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出示两道题:(1)0.97÷0.25;(2)11÷3。学生会很快算出第一道题的得数,但第二道题算了很久也没有算出结果,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这怎么办呢?如何写出商呢?这跟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产生“冲突”。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指向困惑之处,这是什么数呢?怎么写呢?心中产生了一个学习循环小数的目标,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应用中提问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里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教学“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时,我抓住学生喜欢看《西游记》,喜欢其中的人物形象这一特点,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知道里面的主要人物都有谁吗?学生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一个个都兴奋起来,眼睛睁得亮亮的,争先恐后地脱口而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牛魔王、白骨精……我微笑着点点头说: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感到十分困乏,唐僧说:“八戒,你去前面化些斋饭来。”猪八戒答到:“遵命。”就去找吃的,不一会儿,猪八戒回来了,只见他手里拿着三个一样大的饼,嘴里还不停的嘟囔着:“三个饼,我们四个人吃,这可怎么分啊?”同学们,你们能帮猪八戒解决这个难题吗?能,同学们齐声回答。学生开始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拿出事先做好的三个同样大的圆形纸片代替三个饼,动手分一分,说一说,他们师徒四人各得几块饼?如果是9个饼呢?学生纷纷动起手来,调动了学生去努力学习和探索数学,达到了满足学生探求生活奥秘的好奇心,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敢于提问,敢于大胆地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就能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数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旗.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今日教育,2006.4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当代教育论坛》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当代教育论坛》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